好宝宝
寓教于乐,育儿启蒙的首选平台!

宝宝哭闹查查小耳朵

07-16 20:15 好宝宝 140

豆豆这几天一反常态,总是烦躁不安,夜间啼哭不止,豆妈送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豆豆患了“婴儿急性中耳炎”。那么究竟是耳疾导致哭闹,还是哭闹加重耳病?婴儿的耳疾应该如何预防?

当宝宝生病的时候,身体抵抗力下降,外界病菌容易侵入中耳而引起急性炎症,致使宝宝哭闹不安,而哭闹本身又可以加重耳内发炎。这是因为:①婴儿哭闹时泪液、汗液容易流入外耳道内,引起外耳道皮肤受潮软化,微生物容易孽生致病。②若婴儿哭闹时进食,则容易发生呛奶或呛水,给细菌入侵中耳提供了良机。

宝宝哭闹查查小耳朵

宝宝哭闹查查小耳朵

导致小儿哭闹的常见耳疾有:

急性外耳道炎

宝宝会摇头,时而还将患耳与肩部相摩擦,伴有哭闹与发热。若将手按压他的耳屏或牵拉他的耳廓,则哭闹更凶,有时还见黄色液体流出耳外。急性外耳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以蔓延至中耳而引起急性中耳炎,后果更为严重。

治疗可用消毒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充分清洗耳道内的分泌物,然后再用2.5%氯霉素甘油或2%石碳酸甘油滴耳。滴耳时患耳应向上,滴药后轻轻地按压耳屏数次。使药物能进入外耳道的深部。如果外耳道肿胀明显,可用1%鱼石脂甘油纱条填塞,伴有发热还应注射青霉素。

急性中耳炎

宝宝表现为耳朵疼痛,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宝宝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

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正确的喂奶方法是:抱起婴儿喂奶,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

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

慢性中耳炎

患耳内经常流脓,并且可引致外耳湿疹,俗称“黄水疮”。宝宝耳朵刺痒、烦躁不安,常用手抓耳。水疮,破溃后流黄水,可以形成痂块,痂块脱落堆积在外耳道可影响宝宝的听力。慢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与急性中耳炎类同。此外,长”黄水疮“部位应经常保持干燥,黄水较少时,耳内可用10%氧化锌软膏、可的松软膏或1%龙胆紫等涂抹,黄水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局部清洁或湿敷。

免责声明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可能需要
热点文章
  • 宝宝睡觉老不踏实了,整夜地踢被子,妈妈给盖上了又踢开,然后又得盖上,又踢开……累坏麻麻了!要想破解宝宝踢被子的难题,还需找准宝宝睡觉踢被子的原因,实施应对方案,才能让宝宝乖乖睡觉!宝宝睡觉踢被子的原因...
  • 一到冬天,宝宝娇嫩的皮肤似乎躲不过干燥的侵袭,尤其是小脸蛋,稍不注意就变成了个小红苹果。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妈妈们护理不当导致的哦。有宝妈认为:宝宝的皮肤水嫩嫩的,平时也很少出门晒太阳吹风,可以不需...
  • 宝宝哭闹尖叫,倒地撒泼的场景,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对于宝宝情绪爆发的这种场景是十分常见的,尤其容易发生在1-3岁的宝宝身上,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没有能力表述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些时候也可能是宝宝希...
  • 有时候妈妈发现,宝宝吃奶的时候,总是喜欢揪耳朵,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宝宝揪耳朵可能是这六种原因,不要以为宝宝只是贪玩好奇就不在意哦!对身体的好奇宝宝发育过程中,会慢慢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到好奇。比...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