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宝宝
寓教于乐,育儿启蒙的首选平台!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

06-25 04:50 好宝宝 113

孩子从6周岁进小学,到11~12岁毕业,这段时间正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由心理哺乳期向心理反抗期转变,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逐渐增强;8~9岁处于这种前后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一转变的中期,孩子会出现种种思想,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指导,有的需要矫正,因此,家长要通过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

从实际看,孩子的思想并不像“鱼翔浅底”那样清晰,而是隐蔽着的,这是因为:有的性格内向,越大越不肯说;有的是学校里受了委曲不好意思告诉父母;有的发育较早,已涉青春期初期前夕,一点朦胧困扰着孩子使他难以启口;有的对周围的人们和事情,开始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对父母的行为也有点想法,不便直言等。总之,家长如果不细心观察,热心关怀孩子,不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那么会貌合神离,两代人无法沟通,严重的还会酿成恶果。有一知青子女寄养上海祖父家,孩子7岁时听说父母能返沪欣喜若狂,深夜去车站迎接,父母却抱着小弟弟没理他,以后他感到父母只喜欢弟弟和麻将,肚子饿极了父母塞点钱买大饼充饥,没有乐趣的家庭使他逃夜了,最后犯了罪。如果父母能爱他,能交流思想,结果就不一样了。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

与孩子交流思想要契合时机。晚餐前后趁一家人聚于一桌,各自叙谈单位、学习的情况,在自然状态下孩子最容易倾吐一天中的快乐和不快;一起看电视、听音乐时可以交流对流行歌曲、通俗文艺的看法。

与孩子交流思想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有家长一面之辞,否则变成单向灌输了;对于孩子的悄悄话,宜个别交谈,不要让太多的人知道;必要时,书面交流也是种好形式。

与孩子交流思想是为了教育。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话,只有感情投入才能心理相容。听出孩子有苦恼和难处,就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他,帮助他,不能听之了之。

与孩子交流思想不能一劳永逸,贵在经常。

免责声明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可能需要
热点文章
  • 1、调节夫妇孕前的心绪情绪是人的反映性的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新手妈妈也不例外。刚沉浸在收获新生命的喜悦中,就开始担心产后肥胖问题了。的确,由于产后体内激素的变化和妈妈们为了确保乳汁质量,会摄入比平常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若是不注意适当合理的生活...
  • 新妈妈们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的喜悦后,往往面临着产后身材恢复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实现产后减肥,成为辣妈一枚呢?本文将为您分享三个关键观点,助您轻松恢复美丽身材,同时提醒您务必听从医生...
  • 生活在当下,没有哪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结了婚生了孩子,工作还需继续。将孩子交给保姆带不放心,或是没有钱请保姆,于是让家里老人来带。恰恰老人在喂养、护理及教育孩子问题上与子女观念做法不同,从而产生矛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