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孩子生命最初的三年时,“依恋”更多地是指向母亲的,尤其是一岁之前的孩子。在一岁之前,孩子再怎么“依恋”都是不过分的。
从生理的角度看

1岁以前的宝宝为什么会依恋母亲
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那么弱小无力,迅速地和养育者(往往是母亲)建立很亲密的关系,是小婴儿能够存活下去的首要条件――其实我们人类都是靠这种最初的依恋关系存活下来的――“妈妈的乳汁让我不再饥饿,妈妈的怀抱让我远离寒冷”
从心理的角度看
新生儿一个人降生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出生时他心里是没有“爸爸、妈妈”这些概念的。孤独的感受让他对这个世界无法信任,和另一个人(也就是妈妈、爸爸)建立拥抱呵护的关系,可以让他不再害怕。所以很多爸爸妈妈会有这样的经验:小家伙没有缘由地大哭,但当大人把他抱起时,就很快安静下来。在最初的一年里,世界是“可爱的”还是“可怕的”完全依赖于最亲密的人是不是能及时出现在他身边。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
为什么孩子会对妈妈更“依恋”呢?除上面提到的妈妈是直接的食物提供者外,也和社会对母条和父亲这两个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要求有关:妈妈更多地照顾孩子的生活,比如喂养、换尿布、哄宝宝睡觉;而爸爸则要负责养家,让母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母亲和孩子有着更亲密的接触,这不得不让孩子更多地依恋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