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宝宝
寓教于乐,育儿启蒙的首选平台!

3岁以上儿童应定期测量血压

06-19 01:30 好宝宝 100

高血压在成年人是一种常见又严重的疾病,可以造成心脏冠状动脉疾病与脑血管病变而造成死亡。高血压的盛行率在各国统计都有不同,大约为10~30%。一般建议四十岁以上的成人应定期测量血压,以期早期发现以及早期治疗。

但是,父母亲要知道高血压并非只发生在成人,儿童和青少年一样有高血压症的发生。各国学龄儿童高血压之盛行率约为1~3%,而在台湾,根据学者统计,国小至国中学童高血压患者约有0。13~0。5%。

3岁以上儿童应定期测量血压

3岁以上儿童应定期测量血压

尤其是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愈趋严重,为人父母通常会想办法帮孩子女减肥,但却没有同时注意到血压的变化。根据美国研究,估计有2-5%儿童有高血压,而青少年中又有两成血压超标,所以美国建议3岁就要开始量血压。儿科专家建议平时就要帮孩子养成量血压的习惯,千万不要等到长大成人再开始测量,以免延误治疗。孩子的血压指标与成人略有差异,如成人收缩压120mmHg(毫米汞柱)非常理想,但12岁以下儿童收缩压115-118mmHg已算偏高,3-5岁有110mmHg也已经偏高,所以最好定期检查血压为宜。

儿童的血压和其年龄、身高及体重都有密切的关系。过去小儿科曾调查住院儿童量血压的情形,发现小于2岁者有97。1%的人未曾量过血压,而2至6岁者有83。9,6至12岁者有93。7%,12~18岁者则全都未曾量过血压,可见台湾的家长对于儿童血压问题普遍都不重视。

进一步分析,引起儿童血压高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肥胖、高血糖症、高尿酸症、遗传、食盐、药物、环境和发育等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称为原发性;另一种可找出潜在原因的高血压,称之为续发性高血压,例如心脏血管、肾脏、内分泌等系统出问题可引起高血压。在成人之高血压大多属于原发性,而儿童之高血压,则大多可找到原因而加以治疗的,其中起源于肾脏问题的最常见,占了72。7%,其次为心脏血管疾病(占10%),而原发性高血压只占0。5%。

由于血压会随着身高体重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在儿童时期高血压的定义,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新制定的标准,也即是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对于儿童与青少年而言,成人的高血压的临床标准并不适用,而应该使用百分位标准。根据年龄、身高及性别校正后,血压值高过同龄儿童或青少年血压值的95百分位者,才算做高血压。

要确定儿童血压是否偏高,先要有正常的血压曲线,由研究中我们知道儿童正常血压以及高血压分类。最后,我们要呼吁每一位家长,现在就开始注意儿童的血压问题;3岁以上,至少应每年测量一次,一旦发现血压偏高,就应持续测量,以便了解血压的变化,并请儿科医师进一步身体检查,必要时再加上X光摄影、心电图,甚至心脏超音波和心导管检查等检验程序,以确实找出病因。

不同身体组成分析的儿童族群,检查频率之建议

肥胖儿:每3个月做一次,搭配适当饮食/运动指导。

过瘦儿:每3个月做一次,搭配适当饮食/运动指导。

每3-6个月做一次,搭配适当饮食/运动指导。

正常体重儿但有过多皮下脂肪:每6个月做一次,搭配适当饮食/运动指导。

不爱运动的孩子:每6个月做一次,搭配适当饮食/运动指导。

常挑食的孩子:每6个月做一次,搭配适当饮食/运动指导。

免责声明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可能需要
热点文章
  • 在此间一个处理儿童暴躁行为的研讨会上,学者、教育界人士、社工和家长经过探讨,认为儿童暴躁行为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造成的。与会者均认为,加强家、校合作及社会关注可有效改善甚至避免儿童暴躁的行为...
  • 儿童的发育,首先是大脑。据研究,婴儿第—年大脑的重量增加最快,可达900g;到一岁时,大脑皮层依枕叶、颞叶、顶叶、额叶的次序逐渐发育成熟;到7岁时,大脑的重量为1200g,约为成人脑重的90%,据美国...
  • 不吃或草草吃早餐在城市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中,往往无暇顾及早餐。学习的负担,使父母和孩子都养成了晚睡晚起,“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生活方式。在忽视了早餐的同时也忽视了自己的健康。1、不吃早餐或...
  • 1-3岁营养最重要1-3岁的孩子属于婴幼儿。婴幼儿期间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比如说大脑在1-3岁期间发育最快,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在1-3岁就决定了。1-3岁的婴幼儿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