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宝宝
寓教于乐,育儿启蒙的首选平台!

好爸爸坏妈妈——谈幼儿理解的两极化

05-25 08:20 好宝宝 129
好爸爸坏妈妈——谈幼儿理解的两极化

好爸爸坏妈妈——谈幼儿理解的两极化

玲玲今年4岁,是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平时经常有阿姨逗她玩儿,问她:“你觉得爸爸好,还是妈妈好?”玲玲想了一会儿,说:“爸爸好。”“为什么呀?…‘因为妈妈老让我吃青菜,爸爸总给我巧克力吃。”久而久之,这话传到玲玲妈妈耳朵里,玲玲妈妈真是哭笑不得:“这个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呢?平时拿她真是‘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结果就因为让她多吃青菜补充营养,反倒得了个不好的名声,真是……”这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又一特点——理解的两极化,即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极端的,或者是绝对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和相对状态。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人只有两种,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而且好人总是多于坏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1)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事物两极中间的中间状态。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思维不失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说,给孩子讲皮诺曹的故事。皮诺曹开始的时候总喜欢说谎,我们说他是坏孩子;后来皮诺曹不再说谎了,成了诚实的好孩子。那么皮诺曹到底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那你是不是好孩子?那你没犯过错吗?爸爸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爸爸也犯过错呀?让孩子对故事人物、对自己、对他人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对比,最后让他慢慢明白大部分人既不是绝对的坏人,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对人对事的判断、推理和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2)帮助幼儿逐步去除自我中心。假装游戏和表演游戏都是可利用的形式。假装游戏中,幼儿通常会将一种事物假想为另一种事物。比如,幼儿将枕头假想为宝宝,但是当你喊她吃饭的时候,她会把“宝宝”往地上一扔就跑了。这时候,你就要提醒她了,应该把“宝宝”轻拿轻放。同样,在表演游戏中,要让幼儿经常变换角色,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让扮演医生的明白“病人”的痛苦,让“病人”明白“医生”的辛苦;让“让座的小朋友”明白“老人”乘车的不便,让“老人”明白“让座的小朋友”是多么的热心和善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自然对游戏的质量和逼真程度的要求会很高,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当尽量为孩子创设这样的环境。当然,必要的说明和讲解也是十分重要的。

免责声明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可能需要
热点文章
  • 不但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小文对“孩子他爸”也是“严加看管”:要老公戒烟、戒酒、戒可乐;不看电视、不开电脑、不打手机,搞得家里好像装了个定时炸弹,两个人都紧张兮兮。过度紧张弄巧成拙其实,怀孕前的准...
  • 简明地讲,怀孕必须具备有如下条件:1、女性的卵巢必须产生健康的卵子;2、丈夫的精子必须健康;3、输卵管必须畅通以便精子能遇上卵子;4、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间必须合适。我为什么怀不上孩子?1、你排卵了吗?如...
  • 28岁的马小姐去年底结的婚,前几天发现怀孕了。这本是让人高兴的事,然而小生命的突然到来并没有给夫妻俩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夫妻俩却满腹愁苦:现在两个人的工作都不稳定,手里也没什么积蓄,又没有房子……想想...
  • 上了一天的班,整理完家务事,哄睡了熊宝贝,终于迎来了妈妈一天中最美妙轻松的个人时间。首先,当热要来个热水澡洗走一日的疲劳。不过,为了节省时间,妈妈的洗澡方式似乎更偏爱淋浴呢!选择不泡澡而淋浴,看似没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