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病(albinism)是由于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黑色素或黑色素体生物合成缺陷,从而表现为皮肤、眼睛、毛发等的色素缺乏。白化病具有广泛的遗传异质性。在小鼠中已发现的与毛发颜色有关的基因位点多达100多个。目前已明确的引起人类白化病的基因有几十个,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
1、非综合征性(nonsyndromic):

引起白化病的基因
(1)眼皮肤白化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OCA1,OCA2,OCA3,OCA4。
(2)眼白化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如OA1。
2、综合征性(syndromic):
(1)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HPS1~HPS7。
(2)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CHS1。
(3)Griscelli综合征(G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GS1,GS2,GS3。
(4)Usher综合征(USH),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USH1B。
有关上述基因的详细描述可参见HPSD数据库。由于引起白化病的基因不同,疾病发生的机理有所不同。通常是涉及到黑色素生物合成和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体生物合成/转运缺陷两个环节。酪氨酸酶(tyrasinase,TYR)是黑色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催化酪氨酸转变成多巴醌。酪氨酸酶基因(TYR)的突变使该酶缺乏,导致黑色素生成障碍。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relatedprotein-1,TYRP1)具有稳定酪氨酸酶的作用,在黑色素体内组成酶复合体,参与黑色素的合成。
黑色素是在黑色素体(melanosome)中合成。在黑色素细胞内经一系列与蛋白转运(proteintrafficking)和颗粒形成相关的蛋白作用,在胞浆内包装形成黑色素体,再与质膜融合并分泌黑色素。HPS1蛋白、CHS蛋白、OCA2蛋白、OA1蛋白等可能参与黑色素体的生物合成与功能,目前各自具体的功能尚未完全阐明。AP3复合体由不同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是蛋白跨高尔基体转运的重要成分,可招募新合成的颗粒膜蛋白,转运至黑色素体或溶酶体等。因上述基因突变后,黑色素体形成和黑色素细胞特异蛋白转运发生缺陷,导致白化病的发生。这种缺陷多伴有其它亚细胞器如溶酶体、血小板致密体等的形成与转运缺陷,使胶质样物质积聚和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HPS患者肺胶样物质的积聚可导致肺纤维化或结肠炎,是患者多于30-50岁死亡的主要原因,又称致死型白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