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宝宝
寓教于乐,育儿启蒙的首选平台!

宝宝初添辅食的疑问一览

06-04 12:40 好宝宝 121

当妈以后,恐怕多少都有点纠结症。

就比如辅食这件事,纠结完了什么时候添加辅食,又开始纠结,刚开始加辅食,吃些什么好,水果要不要煮过再吃,老人还说米汤很有营养,是最好的辅食,是这样的吗?

宝宝初添辅食的疑问一览

宝宝初添辅食的疑问一览

今天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1、刚开始加辅食,宝宝吃什么比较好,可以吃多少呢?

★宝宝刚添加辅食时,建议从不容易过敏、容易消化的强化铁的米粉或者米粥(10倍粥,即1杯米加10杯水煮粥)开始,从一勺开始喂,再慢慢增加份量。

★循序渐进,由一种到多种:宝宝吃惯米粥以后,例如3-5天的时间(通常每添加一种食物,都建议观察3-5天时间,看宝宝是否适应,有无过敏,没有再添加另一种新的食物),就可以添加蔬菜,也是从一勺开始喂起,再慢慢增加份量。以此类推,再逐渐添加水果、肉类。

★各类蔬菜水果都可以给宝宝吃,不过,一些比较苦涩的蔬菜水果宝宝不容易接受,建议从味道清淡的开始吃。

★刚添加辅食,一天给宝宝喂一次就可以了,尽量避开深夜和清晨的第一餐,最好定时喂给宝宝吃,培养宝宝的生活规律。大概1个月左右,宝宝已经吃惯辅食后,就可以进入一天吃2次辅食的阶段,但不要因为辅食次数增加,就把份量也增加为两倍。

宝宝有这些表现,就可以一天喂2次辅食啦:

一天一次辅食,吃得很开心;咕噜一声就可以轻松吞下泥糊状辅食;米粥、蔬菜水果、肉类都已经吃惯了,均衡摄取这几种辅食的营养。

喂食Tips:

(1)刚添加辅食的时候,妈妈可以把宝宝斜抱在胸前喂,宝宝会吃得更安心。

(2)宝宝吃辅食的时候,会滴得到处都是,没有关系,妈妈用勺子接住,反复地喂到宝宝的嘴里。

(3)因为米粥无论煮得多烂都会有米粒,所以在给宝宝吃前可以用勺子把粥捣烂。

(4)千万不要勉强宝宝吃。

辅食添加的量可以参考下面表格,但数据只是参考,具体根据宝宝情况灵活调整:

第一天从一勺米糊或者米粥开始喂;

第二天,同样给一勺;

第三天以后,增加至2勺,然后每隔一天少量增加辅食份量。

刚开始,我们要慎重拿捏宝宝辅食的份量,等宝宝吃惯辅食以后,就可以配合宝宝的食欲,他想吃多少就给多少。

2、怎样更顺利地用勺子喂给宝宝吃呢?

妈妈喂宝宝的时候,要用勺子轻轻碰宝宝的下唇,宝宝张嘴以后,把勺子水平放到宝宝下唇处,等宝宝上唇下降闭嘴时,再轻轻抽出勺子。

不要用勺子摩擦宝宝的上唇,把辅食塞到宝宝嘴里哦。

3、水果要蒸过再吃吗?

宝宝辅食添加的最初阶段,蒸煮过的水果可以避免一些宝宝发生口过敏,也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少量细菌的伤害。

不过,这并不是必要的步骤。

水果在蒸煮过程中,会损失掉一部分营养,比如维生素C就是对温度敏感的营养素,蒸煮几分钟,维生素C就基本都分解了,所以,像橙子、桔子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不建议蒸煮再吃。

另外,煮、炖这种烹调方式,各种水溶性的营养素也会溶进水里,营养损失的比例会更大一些。因此,水果如果一定要烹调的话,可以尽量选择蒸的方式。

蒸的方法:以苹果为例,可以将1/4个苹果去皮去核切碎后,盖上外盖(防止水分蒸发),上锅蒸7-8分钟后,再磨成泥给宝宝吃。

4、给宝宝吃米汤,是不是更有营养?

很多老人认为,米汤很有营养,给宝宝吃米粉不如自己熬米汤,是最适合宝宝吃的辅食了。

其实,从生米→米饭→米粥→米汤,因为大量的水分的关系,营养成分是呈倍数下降的。米汤体积大营养少,宝宝的胃比较小,如果喝太多米汤的话,很占肚子,但实际上宝宝并没有吃进多少营养和热量,并不是好的辅食。

免责声明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可能需要
热点文章
  • 相对其他季节出生的孩子,春天出生的孩子英语和数学成绩明显要差。春天出生的小孩,母亲在夏天怀孕,而夏天是人们使用杀虫剂最普遍的季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临床儿科学教授保罗·温切斯近日发现,怀孕前期的几...
  • 未准爸爸科学饮食,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精子,为孕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迈出漂亮的第一步。炝胡萝卜丝原料:胡萝卜200克,香油、花椒、盐各适量。做法:1、将胡萝卜去皮,洗净切成细丝。2、把胡萝卜丝在沸水中...
  • 英国研究人员从1999年就开始观察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对胎儿和孩子早年成长情况的影响。英国德文暨艾克斯特皇家医院和半岛医学院的专家们集中研究了1000个家庭里的父亲对孩子的遗传情况。研究人员分别对115...
  • 疑问1:近视眼会遗传吗?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