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客体关系心理学的观点,人从生到长,需要经历共生、分离、个体化的过程,然逐步地个性化、社会化并再社会化的:0~1岁为共生阶段,1~3为分离阶段,3~6为个体化阶段。
共生是指婴儿降生后,与母亲的一体性,即与母体的不可分割性婴儿呱呱坠地至1周岁,与母亲一体、共感,不分彼此,婴儿会随着母亲的情绪、情感变化而变化,并通过母体感知外部世界并与周围环境互动着,没有任何的自我保护和防御能力。在婴儿一岁以前,母亲与其保持亲密长期而又稳定的哺乳和亲子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母子关系密切能让孩子拥有信心和勇气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模仿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自我效能感有四个重要来源,一是行为成就,二是替代经验,三是生理唤起,四是言语劝说。
而行为成就的获取初始于婴儿时期与母亲的互动。效能感就是我们寻常百姓所说的信心和勇气,让自己的小宝宝滋生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则是每个家长所期望的,也是孩子前行的保障和支撑。
人的心智产生于动作,游戏等亲子活动能够很好地让婴幼儿做更多的有效运动,这一切的达成或实现是离不开母亲的参与和呵护的。